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你所不知的台灣故事
不為人知的台灣俠義史詩

  台灣的外國恩人群像錄
  不只是對台灣前輩們的回憶
  也是致敬

  記述這些外國恩人的義行事蹟,其實也是做為一個台灣人的人生自我追尋——盧世祥

  《台灣的恩人群像錄》因此是個人追尋「我從哪裡來?」「我是誰?」的再度嘗試。本書所記述的,是台灣從十九世紀中葉向外開放之後,曾經在各方面協助台灣的外國人士,從馬雅各、馬偕等傳教士寫起,描述這些和台灣原本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外國人,出自各種理想,以各種方式,扮演不同角色,對台灣無私地奉獻。——盧世祥

名人推薦

  彭明敏  黃昆輝  歐瑞耀
  感動推薦
 
  盧世祥先生是一位可敬的資深媒體人,他提醒國人莫忘懷德感恩,特廣蒐史料,編撰「台灣的恩人群像錄」,分別介紹醫者、啟蒙者、探索者、介紹者、救援者、民主促進者及記錄者七大類恩人;他生動、精準地描述這些恩人為台灣這片土地和人民無怨無悔地犧牲奉獻的感人故事;也為我們這些當代的台灣人,尤其是年輕的世代,提供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與其發展的過程,培養台灣主體意識的好教材。——黃昆輝
 
  讀世祥兄由生態保育方面,寫了多位恩人對台灣保育的啟蒙與貢獻,他們將生態保育視為一生志業,積極行動,他們是台灣最可貴的友人,也是台灣的恩人。讀本書,感觸良深, 特別向早期的鳥人,致最大的敬意,並樂共同奮進。——歐瑞耀

  本書所介紹的人物當中,有幾位是我的救命恩人,當時被暗殺之可能迫在眉梢,他們跟時間競賽,想盡巧計使我脫出台灣(請看拙著《自由的滋味》《逃亡》,宋重陽著《台灣獨立運動私記》,唐培禮著《撲火飛蛾》),他們出於正義感與慈愛之心,為了我的安全冒險營救,也有外國國會議員在國會中暴露台灣國民黨獨裁專制的真相,在國際上對國民黨政府加以施壓,也有發表文章關懷這些被害者,盧世祥先生也把這些鮮為人知的人寫出來, 將上面這些人稱是「台灣的恩人」再適當不過。——彭明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盧世祥


  一九四九年生台灣高雄市出生,父母是台南市安平人。

  高雄中學畢業,台灣大學學士、政治大學碩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碩士。

  歷任新聞機構記者、編譯、採訪主任、編譯主任、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常務董事、常駐監察人、執行長、董事長、顧問;並先後兼任教職於文化學院、台灣大學。

  著作:
  《做餅的人生 明天有夢》(合著,2001)
  《台灣的卓越》(合著,2006)
  《構築台灣夢》(2007)
  《新聞公害與傳播倫理:不要被媒體牽著鼻子走》(2008)
  《從哈巴狗變瘋:台灣媒體亂象紀實》(2008)
  《台灣紳士許遠東》(合著,2010)
  《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2013)
  《多桑的世代》(2015)

目錄

〈推薦序一〉俠義的史詩故事 彭明敏
〈推薦序二〉台灣的恩人 黃昆輝
〈推薦序三〉對台灣前輩的回憶 歐瑞耀
自序 盧世祥
第一章 台灣的恩人(引言 彭明敏出逃經過 唐培禮 唐秋詩 宗像隆幸 阿部賢一 有如觀音菩薩的七種恩人化身)
第二章 醫者(馬雅各 馬偕 蘭大衛父子 天主教靈醫會瑞士白冷會 譚維義 甘惠忠)
第三章 啟蒙者(甘為霖 巴克禮 馬偕 白話字)
第四章 探索者(馬偕 史蒂瑞史 溫侯 福鈞 韓爾禮 佛里 謝孝同)
第五章 台灣的介紹者(甘為霖 巴克禮牧師娘 連瑪玉 達飛聲  唐能理)
第六章 救援者(郭佳信 三宅清子 梅心怡)
第七章 民主促進者(甘迺迪 裴爾 索拉茲 李奇 克拉克)
第八章 記錄者(葛超智 柯普蘭 家博)
第九章 感恩
參考書目
 

自序

一個台灣記者的感恩之旅


  光陰似箭,個人從事新聞工作已超過四十年。一九七○年代中期,在研究所念了一學期之後,一位新聞界前輩的老師告訴我,新聞研究所沒什麼好學的,若真有心當記者,應到新聞機構從實務中學習。就因如此,我從經濟記者開始,半工半讀,在學校、採訪現場和報社之間忙碌;後來去美國又回台灣,在新聞工作中觀察、學習良多,深深同意「新聞是迷人的工作」這一前人說過的話。

  我的新聞工作生涯,十分幸運,遇到許多貴人。新聞工作的記者、編譯、編輯、主筆都歷練過,曾有幸擔任主管,而服務機構也從平面、電子媒體到業界的基金會,並一度在大學母校兼任教職,如今仍在新聞線上,且樂此不疲。

  隨著接近可寫回憶錄的年歲,回顧過去,充滿感恩之心,深覺應把握時間,不僅從新聞工作中繼續學習成長,也要積極彌補以往因忙於日常工作而未能吸收的知識與常識盲點,並寫下探究與觀察的結果。

  我的感恩,除了因個人的際遇,也出自一個台灣人觀察大環境而生的心情。我在戰後出生,屬於所謂「嬰兒潮」的世代,父母勤儉持家,重視孩子教養,我又是九個孩子的老七,因而在不富裕的家境中,沒吃過太多苦。但在小學階段,家住高雄市苓雅寮過田仔的牛稠仔聚落;牛稠仔是勞動人民、牛隻、牛車聚集地,人情濃郁的庶民鄰里。在汽車還不普及的一九五○年代,高雄港碼頭及一般短程貨物運輸以牛車拖運,牛稠仔是拖牛車工人的聚居之地,左鄰右舍都是附近高雄碼頭、唐榮鐵工廠駛牛車和當地工人的普羅家庭,孩子們多以伯叔姑姨稱呼鄰居長輩,雞犬相聞,相互扶持;聚落還有一家布袋戲院,孩子們常在散戲之前,免費「撿戲尾」。

  從牛稠仔的童年,一般人生活清苦的年代起,我經歷了台灣經濟、社會、政治的重大改變。以生活情況為例,牛稠仔不是家有廁所,小學同學有不少人赤腳上學;苓雅寮的最高建築物是「三層樓仔」,鹽埕鬧區才有「五層樓仔」的百貨公司;高中時期第一次坐火車從高雄到台北,每站都停的慢車要超過十小時;在那個戒嚴時代,愛河兩岸晚上十一點起實施宵禁,人車不得往來;高雄港區高牆聳立,岸壁(碼頭)與外隔絕,親水城市虛有其表。

  社會上,戒嚴的烏雲籠罩,人民動輒得咎,庶民生活遭殃。在學校,「國語」唯我獨尊,說母語要打手心、罰錢、遭羞辱;學生禁長髮,男生理「和尚頭」、女生一律「清湯掛麵」;教官要學生「入黨」,而國民黨是唯一選項。文化上,禁歌、禁書、禁(電影)片有如家常便飯;黨外雜誌動輒封殺,報紙最多三大張,新報紙不准辦,新聞有禁區,「蔣總統」是神一般的偉人。小學時,同班同學父親從火燒島回來,正直、木訥的工人如何會是「思想犯」而被抓去關了好幾年,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問號。初中時,在週記上抄了一段批評孔子的文字,幾天後週記發下來,那一頁被完整撕去,訓導主任還要父親去一趟學校「喝咖啡」。

  一九八○年夏天,我第一次去美國,大城市的摩天大樓之外,還看到家家有汽車、冰箱,上班族夏日可出國度長假,身材有如肉球那樣的胖哥胖妹滿街走,深感這真是一個富裕社會。幾年後我在紐約工作,不僅體會自由而夠水準的新聞界對民主社會極其重要,也見識了《紐約時報》及包括公共電視網(PBS)、ABC、CBS、NBC等新聞機構的專業與倫理;特別是《紐約時報》,我一直認為是全球最好的報紙。所有這些,如今在台灣,上述富裕社會的現象已大致實現,媒體也很自由,只是在專業、倫理方面的長進不大,台灣民主政治也因此不甚理想。

  台灣歷經艱苦萬難,走向經濟富足、政治民主、社會開放,當然要歸功全體人民的積極打拚、流汗流血、前仆後繼、奉獻犧牲。在此過程,也得道多助,受到國際社會在經濟、人權、安全及道義的支持。這些外來的支援協助,讓台灣人民一路走來,得以克服困難險阻,更有氣力向目標與理想前進。來自國際社會的協助,除了以美國為主的政府和國際機構,還有許多外國人士,以各種方式幫助台灣向前行。

  二○○八年,一項「國際救援與台灣民主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台灣人權景美園區舉行,這是早年審理關押政治犯、重刑犯和軍事犯的看守所。在研討會現場,一九七○年一月協助彭明敏教授脫離台灣的唐培禮(Milo Thornberry)、宗像隆幸、阿部賢一等人現身說法,從各自角度回顧當年協助彭教授的經過與對台灣民主的期勉。他們的見義勇為、崇高人格和當天談話的謙卑態度,讓在場聆聽的我,大受感動,敬佩不已。

  彭教授一九六四年與學生謝聰敏、魏廷朝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被以叛亂定罪。在蔣介石政府假釋、但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的軟禁中,他卻神奇地從台灣出走,一路抵達北歐瑞典斯德哥爾摩,獲得政治庇護;事後各種傳言臆測紛紜,是戒嚴時代的一大傳奇事件。

  從大局來看,這三位國際義人挺身而出,所幫助的其實不只是彭教授一人;他們所開啟的國際救援成功案例,正是鼓舞台灣,最終掙脫專制、邁向民主所不可或缺的偉大力量。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對抗不公不義政權,不僅需要過人的勇氣,具備高超的鬥智能力,且在成事之後,不伐其能,默不居功;甚至有如唐培禮,竟遭自己的政府長年無端限制自由。他們智、仁、勇兼具,身體力行,展現了人性極其崇高的一面。

  出自對他們的敬佩和感恩,身為經歷從威權到民主自由過程的台灣新聞工作者,自認應把曾經幫助台灣的外國人士義行事蹟,盡我所知,整理記述。後來,我有幸認識唐培禮和一起協助彭教授逃亡的唐秋詩(Judith Thomas),也與宗像再見過面,對他們瞭解越多,為外國恩人寫作的心意,更為強烈。正因如此,這本《台灣的恩人群像錄》第一章,就從此一傳奇而動人的事件寫起。

  外國人士對台灣的貢獻,當然不僅於人權或政治層面。一九七○年代末期,在與內人的蜜月旅行途中,行經花東縱谷,我們於山區遇見一位神父,他傳教兼行醫,說得一口流利的台灣母語,長年服務窮鄉僻壤的台灣原住民。這一外國人士的可敬身影,一直留存在我們兩人的美好記憶之中。

  記述這些外國恩人的義行事蹟,其實也是做為一個台灣人的人生自我追尋。

  像我這樣戰後出生的台灣人,從小在黨國掌控的體系之下受教育,屬被洗腦的一代。我的求學過程順利,算是好學生;好學生不是壞事,但也可能顯示被洗腦的情況相對嚴重,腦中裝滿「獨尊中國、貶抑台灣」的大中國意識形態,且表現於日常生活言行。

  以地理常識來說,年輕時我對中國地理如數家珍,卻難以列出台灣從北到南的山脈、河流及族群人文分佈。初中階段,我們許多同學就對從「北平」(不能稱「北京」,因為那是「共匪」用語)經上海到廣州要搭哪一線鐵路,十分熟悉;東西向的隴海鐵路經過中國哪些省份與大城市,我們也可倒背如流,儘管同學們從來不可能有人去過中國。

  歷史教育更嚴重,學子慘遭外來政權的大中國史觀霸凌。以中國史為例,從國小起,就是必修課(上課加月考、期考)。後來我雖因保送初中不必為準備升學考試而苦讀,上了初中仍有以中國史為主的歷史課程,考高中時又從頭詳讀加背誦一次。高中三年,中國史又來了,且因大專聯考我選丁組(社會科學及商學科系),中國史又大大折騰一番。考上大學,中國通史是我們大一的共同科目,如此又讀了一年。總計從小學到大學,上課加考試,一再重複強記的中國史,花了我好幾年青春歲月。

  相形之下,對台灣這片土地及人民的歷史,我們毫無探究與基本瞭解的機會。教科書上的台灣史,不論鄭成功王朝或清代台灣,都遭從中華帝國角度出發的史觀排擠,既簡略又邊陲;攸關台灣現代化的日本時代種種,絕少著墨,僅有的也是強調抗日部分。即使二戰之後台灣,篇幅也很少。

  在這種教育體制之下,我那一代台灣人從小腦袋被植入大中國晶片,「置身台灣,如在中國」,反而對自己生長之地的感情連結薄弱淡漠,甚至輕蔑。

  兩年多前,《多桑的世代》出版,我在書中描繪受過日本教育的戰前台灣人世代,包括六位我認識的「多桑」與「卡桑」。從小到大,我一直以「多將」(とうちゃん)稱家父,以「卡將」(かあちゃん)稱母親。寫《多桑的世代》,是個人追尋「我從何處來?」「我是誰?」的一次嘗試。

  年輕的時候,就常自問︰我是誰?為什麼在宇宙如此浩瀚的時間與空間,我會來這一趟人生?我從何而來?這一疑問,每當仰望星空時,就特別強烈。這一問題,有如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一八九八年經典畫作的標題:《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D’oùvenons-nous? Que sommes-nous? Oùallons-nous? )。其中,「我們向何處去?」是宗教家和哲學家才好回答的大哉問,非個人能力所可論斷;但「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至少在一定的範圍,是可追尋的問題。在個人的層次,我的問題因此是:「我從哪裡來?」「我是誰?」

  撰寫《多桑的世代》時,把我家的「卡桑」寫進去,主要是要求自己追尋「卡桑」的一生,試圖瞭解她所經歷過的日本時代,兼以探究雙親所來自的故鄉安平,那原是「台灣」這一地名的起源。那次寫作,儘管有好友告訴我,在六位書中人物,我家「卡桑」寫得最有感情,但我仍自覺寫得「離離落落」。事實上,相較於家母,我更無力寫家父,不僅他較早仙逝,主要仍是自己覺悟太晚,日本時代的家族相關資訊已難完整蒐尋。

  《台灣的恩人群像錄》因此是個人追尋「我從哪裡來?」「我是誰?」的再度嘗試。本書所記述的,是台灣從十九世紀中葉向外開放之後,曾經在各方面協助台灣的外國人士。由傳教士所揭啟的這一歷史新頁,從清治末期到進入二十世紀,是台灣邁向現代社會的開端;一直到二十世紀末葉,台灣終於成就經濟富足、政治民主、社會開放。黨國體制之下教科書所輕描淡寫的這段台灣歷史,在為準備書寫《台灣的恩人群像錄》的探究和搜尋資料過程,做為台灣記者的自己,希望能有較深入而周全的瞭解。

  從而,《台灣的恩人群像錄》從馬雅各、馬偕等傳教士寫起,描述這些和台灣原本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外國人,出自各種理想,以各種方式,扮演不同角色,對台灣無私地奉獻。

  必須強調,在近一個半世紀的這段台灣歷史中,日本時代的許多日本人對台灣貢獻良多,影響及於今日,但在《台灣的恩人群像錄》中並未把他們列入。例如,有「嘉南大圳之父」尊稱的八田與一,對台灣土木水利工程現代化的貢獻至大,令人敬佩;而其妻子外代樹以身殉夫,備極動人。不過,由於八田是日本政府的一部分,並非和台灣無直接利害關係的外國人士,故不在《台灣的恩人群像錄》的寫作名單中。同樣的,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時期不乏對台灣貢獻良多者,也不在本書的「台灣的恩人」之列。

  對「台灣的恩人」如此界定,既出自作者的選擇與判斷,也受制於自己有限的知識和見識;可以想見,「台灣的恩人」絕不只於本書所列出並描寫的外國人士。因此,如能經由本書的拋磚引玉,讓更多有識之士從不同的領域書寫並介紹更多「台灣的恩人」,一起讓國人感念這些外國人士為我們這片土地和人民所貢獻的動人事蹟,有助台灣在各項挑戰中奮力向前行,正是作者的基本期盼。

  我長年從事新聞工作,盡力為這片土地及人民忠實做紀錄,是一個記者的基本職責;尤其像我這種戰後出生、經歷外來政權洗腦的世代。我新聞工作的典範王景弘先生曾以此相勉:「各盡努力,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補充被外來政權刻意摒棄或迴避的台灣歷史大小故事,對上一代及下一代都是有意義的交代。」這本書因此是一個新聞記者向歷史學習、嘗試善盡台灣記者本分的寫作報告。

  本書承彭明敏教授、黃昆輝教授、歐瑞耀會長三位我所敬重的長輩賜序,感激不盡。內人金萱是我的第一位讀者,感謝她的細心、耐心和體貼。當然,書中所有誤謬,都要由作者本人負責,並期待各方指教。

  本書出版之時,適逢唐培禮牧師去世一周年,謹以本書獻給已承天主寵召的這位台灣恩人,並向歷來所有台灣的恩人致敬。

推薦序一

俠義的史詩故事
彭明敏


  我的祖父彭士藏,是台灣歷史上台灣人最早改信基督長老教者之一,其後成為傳教士,也是台灣人最早從事這種工作者之一。

  所以在我家,經常在談論中提到外國傳教士的名字,什麼「牧師」或什麼「姑娘(Ko-Niu)」(當時我們對西洋女傳教士用這種稱呼)。

  我小的時候雖然沒有看過「牧師」或「姑娘」,對他們有一種神秘的尊敬,長大以後才知道他們一生奉獻於台灣,完全認同台灣,融入台灣人的生活,講流利的台灣話,將聖經以羅馬字翻譯作台灣話,除了傳教以外也為了台灣人的教育、醫療和衛生有說不盡的幫助,現在盧世祥先生將他們的生涯重新發掘介紹,非常有意義。

  本書所介紹的人物當中,有幾位是我的救命恩人,當時被暗殺之可能迫在眉梢,他們跟時間競賽,想盡巧計使我脫出台灣(請看拙著「自由的滋味」「逃亡」,宋重陽著「台灣獨立運動私記」,唐培禮著「撲火飛蛾」),他們出於正義感與慈愛之心,為了我的安全冒險營救,尤其是唐培禮牧師受國民黨誣陷,正式通知美國國務院其為恐怖份子,國務院官僚未調查真相就成案,使唐培禮牧師十幾年都拿不到美國護照無法出國,他沈默不語,不埋怨,也不讓我知道,我十幾年之後,才偶然發現這個事實,衝擊極大,他這樣受冤,從不辯解,如此高尚人格非普通人所能達到,時光飛逝,我常自憾拙於言己,自責未充分向這些恩人言謝(其實心中的感謝極深,言不盡的)。近半世紀過去了,當事人都老了,一個個離世了,不久將全部不在了。但願這一動人的俠義故事,將在台灣史上永久留作可歌可詠的史詩。

  在國民黨政府戒嚴和恐怖統治的時候,一些人包括我本身,因為思想不同備受國民黨迫害,成為所謂「政治犯」。當時台灣社會把「政治犯」視為可怕的瘟疫,至少是異類,不論朋友或親屬都避之而唯恐不及,怕被連累,遑論一般社會人士。「政治犯」被恐懼、被隔離、孤立無援,被視為社會的污穢。在這種氣氛之中敢公開或秘密的幫助「政治犯」者極少;需要無限的勇氣和無比的慈愛心,盧世祥先生也把這些人介紹給台灣人,他們有的是傳教士,有的是勇敢的外國人,他們有堅強的民主信念,社會正義感,願意冒自己生命和安全,伸出援手。

  也有外國國會議員在國會中暴露台灣國民黨獨裁專制的真相,在國際上對國民黨政府加以施壓,也有發表文章關懷這些被害者,盧世祥先生也把這些鮮為人知的人寫出來, 將上面這些人稱是「台灣的恩人」再適當不過。

  盧世祥先生使一般台灣人認識了這些恩人,這個工作本身也是對台灣社會是一重要的啟蒙,在這裡重新對這些「台灣的恩人」表示最深的敬意,也對盧世祥先生的努力表示最深的謝意。

推薦序二

台灣的恩人

黃昆輝

  台灣,歷經不同的外來政權接續專制統治數百年,最後能夠掙脫貧困與欺壓,走向民主、自由、開放與繁榮,躋身民主國家之林。這個發展成果得來不易,是我們歷代先賢、先人流血流汗、犧牲奮鬥打拚出來的。不過,在打拚的過程,曾獲得各國義士多方協助,才能克服萬難,走到今天的地步。

  這些義士,都是我們台灣的恩人。

  盧世祥先生是一位可敬的資深媒體人,他提醒國人莫忘懷德感恩,特廣蒐史料,編撰「台灣的恩人群像錄」,分別介紹醫者、啟蒙者、探索者、介紹者、救援者、民主促進者及記錄者七大類恩人;他生動、精準地描述這些恩人為台灣這片土地和人民無怨無悔地犧牲奉獻的感人故事;也為我們這些當代的台灣人,尤其是年輕的世代,提供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與其發展的過程,培養台灣主體意識的好教材。昆輝有幸拜讀,深受感動,也有若干心得。

  十九世紀中葉,基督教與天主教傳教士相繼來台傳教;伴隨宣傳福音,展開行醫與興學工作。其中,以馬雅各、馬偕及蘭大衛父子分別在南、北及中台灣行醫傳教的故事最為感人。他們引進西醫,免費醫治「艱苦人」;並樹立了耶蘇「洗腳精神」的謙卑服務理念。教會興辦的學校包括神學院、中小學、特殊學堂及識字班,不但減少文盲,更引進西方現代文明和科學知識,扮演「啟蒙」的角色,奠定台灣其後發展的基礎。直到今天,「教會醫院」和「教會學校」在台灣的杏林與杏壇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十世紀下半葉,台灣歷經另一段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奮鬥過程。盧先生忠實地記錄國際正義人士與團體如何積極奔走救援因爭取民主自由而成為政治犯的鬥士。其中,又以描繪唐培禮、唐秋詩、宗像隆幸及阿部賢一,四位外國義士協助彭明敏教授突破監控、變造護照、易容變裝,逃離台灣的過程,有如電影情節,最為動人。而台灣最後能夠解除戒嚴,脫離白色恐怖;進行國會改選、總統直選,具備一個民主、自由國家的基本條件,則不能不歸功於長期關注、支持台灣的美國國會四劍客:甘迺迪、裴爾、索拉茲及李奇議員。他們持續呼籲台灣政府廢除戒嚴令,聲援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政治民主與社會自由,是台灣最大的發展成就與驕傲。

  馬偕的「福爾摩沙紀事」與史蒂瑞的「福爾摩沙及其住民」,「探索」台灣的自然景觀與動植物,觀察人文活動與種族特性,至為用心,觀察入微。葛超智的「被出賣的福爾摩沙」和多篇論文忠實地「記錄」台灣人民為民主自由打拚的過程。此外,史侯、甘為霖、伊莉莎白等則把台灣「介紹」給歐美各國。

  讀完「台灣的恩人群像錄」,不能不感慨:在十九世紀,外來人士都把台灣稱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也真心愛這片土地;但反觀當時的滿清政府卻視之為「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蠻荒之地。到了二十世紀,台灣的學生對中國的歷史、地理可倒背如流,但對自己生長的土地卻相當陌生。目前,此一現象雖已稍為改善,但似乎做得還不夠。

  盧先生在書中也提出我們可以向恩人表達感恩的各種方式,都相當具體可行。昆輝覺得感念恩人,就要學習他們的典範,發揚他們的精神。首先,身為台灣人,就要愛台灣,就要多了解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和她的發展歷史。其次,我們雖已號稱民主國家,但實際上,國人的民主素養和法治精神仍嫌不足,尚待提升。最後,我們國家已發展到相當的程度,行有餘力,就應多關懷、協助其他需要扶助的國家與人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2220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1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之前總有媽媽會問我,孩子很喜歡聽我讀繪本,但是從來不願意自己看。即便好不容易自己坐下來看了,也只願意看圖,不願意看字,這到底要緊不?我該怎麼做,才可以讓他學會自主閱讀?到底孩子要多大可以有自主閱讀的能力?自主閱讀是否一定要建立在認字的基礎上? 嗯,今天就具體來說說這些問題。其實在這個疫情前,OK都還沒有展露出很好的自主閱讀能力,雖然他和我共讀的書非常多,但也都是更願意聽我講,而不是自己看,所以我一直沒有和大家分享,但最近他突然「開竅」了,我覺得今天來分享會更有實操的經驗! 先劃重點地說一句,也是在培養自主閱讀上的必知概念: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是兩件事,都需要培養。興趣的培養要儘早開始,而能力培養重要的不是啟動時間而是難度要匹配。 ...1 孩子之間差異大 小學之前不會閱讀也屬正常 首來降低一下期望值~ 雖然身邊牛娃很多,中班大班就能自己端著圖畫書或者橋樑書(建立自主閱讀中很重要的一種形式)認真地翻著看,但這並不代表每個孩子自主閱讀的年齡都必須提前到中班大班。自主閱讀其實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需要調用到自己的字型檔,也需要從書本中獲取新的概念、知識。在國外關於兒童閱讀啟蒙的通識研究中,普遍認為6-7歲才是孩子真正談得上閱讀的年齡。進入到6-7歲後,孩子開始上小學或進入幼小銜接的階段,因為系統的學習,詞彙量會快速增加,閱讀速度和流利度,也會同步提升,能力超前一點兒的,能將閱讀的書籍和生活世界發生的事情頻繁地關聯起來,進行自己的思考。但這個階段的閱讀也只能稱為初始閱讀,因為在這個階段中,孩子的最大收穫是學習到如何完成閱讀,而真正要能夠從學習閱讀轉向閱讀學習,則是8歲以後的事情。也就是說,8歲以上的孩子,才會漸漸學會在閱讀中去學習,比如讀完一本書能夠準確描述故事背景、人物、情節等,並且能夠理解故事主題以及次要主題,能夠比較不同書本中出現的相似問題,或是出於自己的目的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書本。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已經8歲了並且達到了這些標準,那是完全有理由開心地笑出來,因為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完全沒有問題。...2 6歲前只要孩子達到這些能力 自主閱讀不用擔心 當然,這並不是說6歲前娃兒的閱讀就可以隨緣了。 小學階段後的閱讀能力也不是一到時間就自動打開的,這和0-6歲間的積累有很大關係。 0-6歲間的閱讀,專家也有專門的定義——前閱讀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也被稱為「偽閱讀」,也就是說,能看懂圖畫還是字畫還是全能看懂,這些都不重要。 不過,雖然這個階段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不必有太重的包袱感,但是在這個階段中,還是有一些非常明確的里程碑來衡量孩子對閱讀上的準備的。 美國早期教育干預專家阿曼達·莫林(AmandaMorin)根據孩子發展的一般規律,列了一個詳細的閱讀「里程表」,以一個愛閱讀的孩子為基準,不同年齡段對待書本和閱讀的反應大致如下面的描述: 1歲以內:喜歡觸摸書中的圖片,對著畫面發出一些嘰里咕嚕的聲音;2歲左右:看到圖片上熟悉的事物,能夠對應到物品的名字,或是喜歡通過翻頁或嘀嘀咕咕的瞎說,假裝在閱讀;3-4歲:如果知道書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去看,能夠注意到一些押韻的詞彙,認識少數幾個文字,或是根據警示牌或其他標識明白警示內容或是場所名稱,那他的閱讀能力已經達標;5歲:孩子如果在親子閱讀中經常問為什麼、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還能預測故事的情節走向,或是在玩耍和談話時,使用故事中的語言,OK,那媽媽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他已經做得很不錯。30-6歲要做的重點是培養興趣雖然每個孩子對認字的敏感度不一樣,但很公平的是,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是完全可培養的,並且在初始閱讀階段,興趣甚至可以彌補識字量少的短板。 即使孩子到了大班都還對認字沒興趣,但如果對閱讀的興趣很濃厚的話,那也不必著急。因為,認字是遲早的事,一旦認識跟上了,自主閱讀就比較容易推進了。這件事在OK的身上也得到些許的印證。要說我從小給他講的繪本真是麼老老,但就這樣浸潤,OK一直到中班結束都還不能自主閱讀,因為還不認字,所以要看懂內容,必須得纏著我講給他聽。有一段我還挺愁的,覺得是不是自己給他講太多了,他反而依賴了,不肯自己學認字。但到了大班後沒兩個月,他突然對認字就有了興趣,自己每天主動會學很多字。打那以後,在我給他做好分級閱讀的基礎上,閱讀能力就突飛猛進了。...這張照片還是前兩天文章里跟了連結的一篇老文章里的,很多媽媽都把文章里的這張照片發給我問我OK坐的這張小沙發是什麼牌子,是我很偶然的機會買的,不團啊不團。今天借用到這裡來配個圖 至於0-6歲間的閱讀興趣要如何培養,具體的操作方法要細說起來也是蠻多的,今天就不再展開說了,想了解的媽媽在文章評論區留個言,我後面會安排。 這裡只想簡單說兩點我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一、因為當你把親子閱讀的開始時間提早到孩子還不能自如行動的嬰兒期,孩子進入閱讀一定是相對比較順利的;如果選擇在1-1歲半之後才開始,孩子剛開始學會走路,各種跑、跳、探索,興趣於他能觸摸到更多的事物,這些比書本的吸引力要大得多。所以永遠是越早越好!二、在所有的閱讀興趣培養的指引中,都一定會提到爸媽是否愛閱讀。孩子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成長和學習都是需要模仿爸媽的行為,他眼中的爸媽,如果是一有空就會捧著書去讀的,他也會習慣這種行為。這一點說過蠻多次了,即使爸媽都忙,至少家裡也要有一些閱讀的氛圍,比如孩子專屬的閱讀區,甚至一個小小的書架就能有效果。 ... 4萬事都相通,閱讀也需要建立信心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自己看,是因為難,自己看費勁。任何事情都是建立信心的過程,閱讀也一樣。說到底,我們陪孩子一起讀書,目的是要讓他們建立信心,而不是收穫挫敗。尤其是6歲以前的「前閱讀」階段,進行過於有挑戰性的閱讀,反而會是相互消耗。不久前還有位媽媽跟我說,給孩子買了一整套我曾在推文中提到過的《晴天有時下豬》系列,但她5歲的兒子完全不要看,有一次還被她罵哭了。因為孩子理解不了《晴天有時下豬》中的幽默和荒誕。關於閱讀難度的合理設定,就是分級閱讀了。分級的好處,就是讓孩子面臨的閱讀難度變得可控,確保他們能在閱讀中建立信心。比如在歐美國家有非常成熟的分級閱讀體系的,其中最公認的A-Z分級法,就是將圖書按A-Z進行分級,共26級,從A到Z難度遞增,通過對書籍中的詞彙數量、單詞數量、高頻詞彙數量與比例、低頻詞彙數量與比例、句子長度、句子複雜度、句義明晰度等各個層面,判斷出這本書是適合於那個年齡段閱讀的,給出相應的推薦。對於咱們國內,現在也慢慢開始出現中文的分級閱讀讀物,雖然還不那麼成熟,但咱們自己還是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找到一些繪本自行做一些分級,又或者可以把同一個繪本拆解一下,不同年齡段共讀的內容可以有所不同,比如之前和大家分享過的神奇校車閱讀方法,早幾年因為名氣很大買回來一看發現其實很複雜,我就沒給OK精讀,只是自己研讀了一番。一開始給他看,也只是以看畫面為主,然後每個畫面就簡單用幾句話陳述一下;後來他稍微大一些,可以從頭到尾根據人物竄連起來講一些故事;再大一點把延展性的內容一併全部講給他聽,有關分析的部分我回頭和大家分享。...最後想說,關於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培養的內容還有很多,後面都會慢慢地和大家分享,包括指讀要怎麼讀,拼音到底什麼時候學等等,大家有啥特別關心的,也可以留言!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DnM8kn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139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石岡短瀏海飛機頭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台中油頭的露額側分髮型推薦染髮髮廊台中西區日韓髮型專業剪髮推薦髮廊龍井韓式燙髮推薦染髮髮廊
豐原韓式燙髮推薦髮廊 大雅泰迪熊卷髮推薦髮廊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PTT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霧峰霸氣十足的寸頭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新光三越附近漂染頭髮護理推薦染髮髮廊 PTT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和平微凌亂髮型 沙鹿水波紋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北區染髮推薦台中南區霧感染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新社短髮造型推薦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哥德式護髮染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搶買商品大特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